6月30日,吉林省庆“七一”群众性文明实践主场活动暨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在蛟河市举办。活动以“理论+实践+文艺”的创新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出书本、走进生活、走入人心。
此次系列活动是由吉林省委宣传部主办,吉林市委宣传部承办,蛟河市委宣传部、蛟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协办。
近年来,蛟河市深耕“理润蛟河”品牌建设,依托当地30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形成“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已培育基层理论宣讲员300余名,年均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在蛟河市工人文化宫主会场,9件经过层层选拔的宣讲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轮番登场。情景剧《凌晨四点的光》通过网红直播销售大米的日常点滴,生动诠释新时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情景剧《木耳之乡富起来》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黄松甸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故事;《山水为媒绘锦绣 旅游兴镇惠民生》抒发了基层干部将奋斗激情融入田园沃土,以“旅游兴镇”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富民答卷的豪情壮志。
“艺术化宣讲让理论‘活’了起来。这些节目就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听着特别亲切。”蛟河市河北街道居民王大爷感慨道。
主会场活动结束后,7个特色分会场同步启动,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文明“动”起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堂特殊的音乐党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引发强烈共鸣。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岳井春眼含热泪:“听着这些红色旋律,好像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蛟河市的水谷公园内,文明实践活动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服务。医疗志愿服务队为3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就业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问题;“文明实践+文旅”四季风光摄影展,不仅展现了蛟河自然人文之美,更巧妙地融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这次活动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尝试。据介绍,相关单位将持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让理论记得牢、用得上,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