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协之力 铸红色丰碑——磐石市政协红色文史资料编撰纪实 要闻-吉林站 董蕾 3946594
以政协之力 铸红色丰碑——磐石市政协红色文史资料编撰纪实 要闻-吉林站 董蕾 394659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站 > 要闻

以政协之力 铸红色丰碑——磐石市政协红色文史资料编撰纪实

2025-05-14 10: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从屹立高耸的杨靖宇将军雕像到星罗棋布的红色点位,再到不断延伸的红色文旅产业链条……

  作为中国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创建地、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突出代表,如今的磐石市,不断深挖东北抗联遗址等红色资源,努力讲好红色故事,促进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的“红色元素”越发凸显,红色氛围越发浓厚。

  磐石,是革命老区、英雄之城,在这里组建了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建立了党领导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也是最早探索和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拥有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红石砬子抗联遗址群,目前已发现的抗联遗址就有3300余处,出土抗联遗物964件,享有“南有瑞金、北有磐石”的美誉。在磐石这片红色沃土,处处都有杨靖宇、李红光等抗日先烈的足迹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孕育和发展了伟大的抗联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W020250514390495046182.png

  编辑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磐石市政协自改革开放初期,于1981年4月成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以来,主动承担起抢救红色文化历史的职责,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启了红色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编辑的第一辑文史资料便是抗日斗争史料,截至目前,在总共编撰的28辑文史资料中,有17辑聚焦红色文化,为磐石市确定“红色引领、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整体工作思路,树立“中国革命老区·杨靖宇砥名地”“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红色文化名城”等红色城市名片提供了有益参考、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史为基,深挖红色文化富矿

  文以载道,史以存真。近年来,磐石市政协深刻把握新时期文史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方位开展研究,不断延伸课题触角,17辑记录红色文化的史料中,内容得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吉林省党史研究部门的肯定,部分内容被收录采用,有的更是被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收为馆藏,还为磐石抗日斗争纪念馆筹建提供了史实支撑,充分彰显这些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挖掘征集红色文史资料工作中,磐石市政协牢牢把握“收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的政治标准,始终秉承“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所缺”的职责使命,积极开展红色文史资料征集、收存、编辑、出版工作。在确立红色文化选题时,力求创新,选择党史办、档案馆、文广旅等部门尚未汇集整理,又适合从政协的角度来编辑出版的内容,经过反复斟酌,整合资源,先后编辑了《磐石史话》《从黑暗走向光明》《磐石西团山文化遗址》《磨盘山往事》等反映磐石红色历史的专辑,对记录磐石历史做了有益的补充。

W020250514390495468201.png

  在编辑出版红色文史资料过程中,优先落实事关“三亲”的内容。收录的文史资料,多数为撰写者、口述者的亲闻、亲见或亲身经历。对于部分来自传闻的史料,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将缺少根据的部分予以删除,务求做到客观真实。近年来,编辑出版的红色文史资料中一些回忆录的撰写人已相继离世,正是由于磐石市政协及时采取了一些抢救性的工作措施,才使得许多不可复制的历史资料得以留存。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采访磐石抗联记录:1958》这辑文史资料,原是手稿油印本,是1958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部分师生赴磐石,对东北抗日联军在磐石地区的活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采访后编撰的口述资料。2014年,政协文史委多次与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接触协商,对这份珍贵资料进行抢救整理。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经反复辨认,加以订正,于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发行,为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与意义。

  以人为本,凝聚红色编撰合力

  文史工作关键在人。磐石市政协对红色文史资料收集和编撰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每辑史料的编辑选题、定题工作都要经过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然后由文史委拟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组建由政协主席任组长的编审委员会,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初稿形成后,由秘书长、分管副主席及主席逐级详细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再经反复校对、修改,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定稿。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平时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具有接触社会面宽、掌握信息量大的优势,他们在履职过程中,可以发现红色文史工作线索,扩大视野,广泛收集,同时,通过政协委员及其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组织和鼓励他们提供和撰写红色文化“三亲”史料,使文史工作发挥更大的效能,以此实现由少数人参与向全体政协委员共同关注文史工作的转变。在每年的政协全委会上政协文史资料是必备的资料之一,许多委员把每年发放的文史资料逐年积累成为家藏图书。政协委员通过阅读红色文史资料,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尽己所能积极踊跃参加红色文化活动,主动宣传、广泛推介全市红色文化,提升了全市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辐射功能,增强了政协文史资料的社会价值。

  做好红色文史工作,还需多方配合,提供相关保障,逐步形成合力。在红色文化文史资料选题定题上,磐石市政协注重加强与党史办、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协作,避免了重复,在史料资源上实现了共享。把文化底蕴较深的以及对本地红色史料掌握较为全面的政协委员遴选出来,邀请长期从事政协文史工作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文史工作者”共同参与到文史委的工作中来,形成了文史工作“拧成一股绳、共下一盘棋”的氛围。同时,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得到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文史资料征集、域外采访、查阅、编辑、出版、印刷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17年10月,由磐石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磐石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该研究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出版了《烽火磐石 悲壮史诗》和《冒着敌人的炮火》等书籍,并衍生出国画“杨靖宇在磐石”等文创作品。研究会多次参加省、东北地区和全国论坛,将磐石抗联历史推向全国。

W020250514390495705755.png

  以时为轴,系统推进红色传承

  文章千古事,翰墨著春秋。磐石市政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纵轴,推进红色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编辑、出版工作,从抗日战争逐步向新中国成立后延伸。这种按照时间轴推进工作的方式,能够系统地、准确地从多方面收集史料并进行提炼、比对,最后确定选题,增强了工作的有序性。

  《十四年的苦难与斗争》这本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编辑的,以大量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日伪统治时期磐石人民遭受的苦难,讴歌了磐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地开展抗日斗争的壮举,再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又一部爱国主义教材,在磐石内外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3年10月,《东北抗联第一军征战实录——从磐石走出去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编辑完成,该书30多万字,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历次主要战斗,揭示了磐石市是东北抗联第一军发祥地,歌颂了磐石人民在杨靖宇将军领导下,为抗日救国斗争立下了丰功伟绩和所做出的牺牲。2004年,中央电视台在录制三集文献纪录片《民族之魂——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时,将该书作为摄制组的重要参考资料。

W020250514390495774619.png

  此后,磐石市政协陆续编辑了《烽火第八路抗日义勇军》《党旗辉映在南满大地》《抗美援朝·磐石纪事》等专辑,通过大量史实,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磐石人民的英雄业绩,使磐石红色文化史料更加丰富,为深入研究红色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资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使读者更加了解磐石的光荣历史与革命传统。202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编辑的《铁血少年营》已完成初稿。

  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对政协文史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磐石市政协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将文史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书香政协”建设,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磐石市建设“红色文化名城”凝聚共识、贡献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文来源:磐石市委宣传部

初审: 董蕾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