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杨公村白鹅养殖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首批经过75天科学饲养的6000羽白鹅顺利出栏。这批白鹅均重达9斤,由吉林省光明畜禽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单只纯利润达9.3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标志着当地“基地+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初显成效。
法特镇近年来锚定白鹅特色产业,构建“基地示范引领、企业订单兜底、农户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杨公村党支部书记崔树辉介绍,养殖基地作为技术核心,为农户提供优质鹅苗和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企业则通过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解决销售难题。目前全镇白鹅存栏量已达36.6万羽,带动4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村民吕晟全欣喜表示:“从领鹅苗到学技术,全程有保障,收入比外出打工更稳定。”
法特镇正加速推进白鹅产业从初级养殖向精深加工转型。积极布局鹅肉预制菜生产线,将传统白鹅产品深加工,开发多种口味的即食鹅产品;同时,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鹅绒制品深加工技术,制作高品质鹅绒被、鹅绒服等产品,逐步实现从传统“卖活鹅”到“卖精品”“卖品牌”转变。
作为舒兰市“一镇一业”重点工程,法特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培育等组合拳。该镇政府计划未来三年打造“种鹅繁育-生态养殖-食品加工-羽绒制品”全产业链,建设东北地区白鹅产业集群。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书桥
图片来源:舒兰市委宣传部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